教师发展

重新认识课堂,走向深度学习——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博约书友会读书分享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4-02-28浏览次数:10

佐藤学曾说:“学习是与客观世界的相遇与对话,是与他者的相遇和对话,也是与自我的相遇和对话。”2024年2月27日和28日下午,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博约书友会的教师们在心理室就《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阅读心得展开了分享和交流。

周颖老师对本书的第1辑内容进行了分享,周老师结合具体例子向大家清楚地阐述了虚假学习、浅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定义,贴近教学实际的分享让大家对本书的核心概念有了初步了解。

刘莉老师主要就自己在语文课堂中如何践行深度学习展开分享。刘老师认为要使学生产生持续学习的内部动机,必须经历复杂的思维、心理和社会过程,而这一切的发生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历程给予专业的、细腻的回应,这是课堂教学真正的价值所在,也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原则。

张敏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如何让学习真实的发生,为了让学习设计更加清晰、明确,并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得到更具象化的呈现,可以采用共同备课、制定“三单”——“预习单”“学习单”和“作业单”的方式来进行。

赵凌霜老师分享了自己在数学课堂中实践深度学习的经验,赵老师强调每节课设计的问题不要过多,难度不高,以2-3个问题为宜,难度较高,一个课只设计1个核心挑战性问题。

耿保老师向大家分享了高品质学习设计的内涵,从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认知能力和经验世界出发,设计学习框架,并以最合理优化的方式进行组织和呈现,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佟蒙蒙老师将“理解”和“美术教育”这两个词放到一起时,很多人也许会说这有什么可以说的呢,无论哪个学科都需要理解啊,但“此理解”非“彼理解”。过去的美术教学中,虽很多人在目标中清晰地写着“理解……”,但教学中又有几人能真的知道学生是否已理解,更无人去真的研究如何去判断是否理解。素养时代,我们把“理解”再次拿出来讲,其目的显而易见,只有“理解”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素养。

刘昊哲老师对《学记》进行了分享,“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同时总结了这一年,在阅读中思考、探索、实践、反思,让自己与学生一同成长和进步。

最后,张晨、许婉婷、白慧鸿三位老师分享了本次书友会的收获与感悟,主持人魏会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强调阅读输入对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重要意义,并对教师的论文写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我校将持续开展教师阅读活动,提升每一位教师的专业能力。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矿大南路1号

© 2019 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学校版权所有 苏ICP备05007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