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永远缅怀您,亲爱的陶老

发布者: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学校行政协调与事务中心发布时间:2020-05-22浏览次数:591

4月底,我与圣陶教育研究院的同仁们谈到陶西平老先生时,听说他身体正在恢复中,已从ICU出来了,我们都为他高兴,还一起兴高采烈谈起了与他交往中许多令人感动的事,畅想着疫情过后,又可以跟着他与全球各地的教育界专家、校长们华山论剑,畅谈教育。万没想到,亲爱的陶老在5月19日却离我们而去了,惊闻此,泪流满面,与他老人家的一些往事,不禁涌上心头。

认识陶老,与很多校长一样,是从聆听他的报告开始的。每次听他的报告,我和很多校长们都有同样的感觉,陶老的报告既“高端、大气、上档次”,又“精准、尖锐、接地气”。其实,那是因为陶老一生来,对教育的内涵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对教育的问题有着精准的解剖、对教育的历史有着深切的感悟、对教育的现状有着理性的分析、对教育的未来有着科学的预见,唯有此,其报告才有如此大的魅力。陶老的报告几乎没有一句话是重复的,给人震撼、促人省醒、催人深思,报告虽时间不长,而与内心的对话和碰撞,却能久久回荡,绕梁不去……

 结识陶老,是20155月的事,那时我担任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的校长,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召开的“2015年中国高中教育发展论坛”上,陶老作了适应新常态,深化普通高中改革的主旨报告。受报告启发,我对学校机制的改革,有一些想法非常想当面请教陶老,遂请圣陶研究院执行院长姚炜引荐。很快中场休息时,陶老就单独见了我,我就“能否在公办学校中,进行混合制办学的尝试”“混合制办学模式的初步思考”等想法一股脑儿向陶老作了汇报。陶老在静静的听、在耐心的听,始终慈祥的看着我,从不打断我的叙述。说到一半处,湖南师大附中谢校长走了进来,邀请陶老转转校园,陶老意犹未尽,随即叫了我陪他一起参观校园。我们一边走,我一边说,陶老还是静静地听,从不插话,也不怎么问话。就是在那一刻,我忽然悟到“聆听别人的声音”是教育工作者一种高贵的品质。陶老如此德高望重,高瞻远瞩,堪称是当代教育界的一面旗帜、一座灯塔,却始终在凝神静气地聆听一个普通校长喋喋不休的叙述,这难道不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吗?!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陶老,他的人格魅力一下子就征服了我,待我的想法全部表达完,他才缓缓的、非常认真的回应了我。他讲话的大意是:混合制办学的模式,国家是提倡探索的,尤其对职业技术学校,国家政策是鼓励的,对于高中、义务教育、学前教育的办学模式的混合制改革,尝试探索应该是可以的我们在研究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曾有一条底线,那就是“纲要”中明确不能做的事,那就坚决不能做;而“纲要”中没有规定不能做的事,都可以尝试探索。他还笑着鼓励我说,你率先做个样子,进行尝试,以后我们去你那儿看看,进行调研。陶老对我的鼓励,至今历历在目,不能忘怀。当然,混合制办学模式,种种原因,没能进行,那是后话。

再与陶老在一起,是2016年年初,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高中国际教育研讨会暨中欧知名高中校长论坛中方代表团行前座谈会”上。中场休会时,我向严隽琪副委员长汇报了目前我国很多学校的校长缺乏活力的现状,并对其成因做了简单的陈述,当时陶老也在一旁,对我的陈述予以了肯定,他还建议教育部要组织专人就此问题进行深入调研。与陶老在一起,每一次都能得到他的鼓励,感觉非常温暖。那天的会上,他的讲话再一次成为会场最有分量、也最能促进每个与会者深思的一份精神大餐。他的现在是中国高中教育最好的时期,也是最难的时期”的即席讲话,从“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三个层面阐述了“现在是中国高中教育最好的时期”,从“国计和民生”“公平和选择”“规范和自主”“共性和个性”“眼前和长远”五个维度诠释了“现在也是中国高中教育最难的时期”的道理。 “深入浅出”“高屋建瓴”“信息量大”“前瞻性强”是我们大家对陶老讲话发自内心的共识。

同年的2月,在陶老率领下,我们来到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总部,中欧校长们围绕着“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高中教育面临的挑战”以及“教育信息化与高中教育改革”等话题进行深入交流,享受思想的碰撞,乐在其中。整整一天半,陶老都在静静的聆听,一个80多岁的老人,几乎没看到他走动、没看到他说话,他就那样端坐在座位上,聆听着、微笑着、思索着。中欧校长们在发言中,有许多共识之处,也有观点相左之时,尤其在“信息化对教育的影响”上,中欧校长们有比较大的思想分歧。会议结束前,我们终于等来了陶老的发言,他不用稿子、信手拈来、举重若轻——这成为当天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里、在中欧知名校长论坛上最亮丽的风景线。陶老将全球“对教育的信息化的研讨存在着争议”的复杂局面,用通俗易懂的三个主义给予了阐述,即“批判主义:就是对教育信息化存在许多担心……现实主义:那就是把互联网或者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用我们最现实的评价方式来评价……浪漫主义:就是引用乔布斯临终之前的三大预言之一他还说:“互联网将来要控制教育……”陶老的讲话,旁征博引、简洁明了,一下子就将纷乱的争鸣理清了头绪,他鼓励大家去研讨、去争论。他表示,“我想这样的一些认识都是有意义的。因为批判主义可以让我们防止偏差,现实主义可以让我们重视实效,浪漫主义让我们向往美好前景。我想,这三者结合起来会使我们对互联网和教育的关系认识得更全面。”点睛式的总结,让我们知道,争论的本身就是一种相互补充,没有对错,只有探索,事物都是在探索中前进的。

会议结束的当天,在巴黎市区一处草坪上,蔚蓝的天空伴随着习习春风,我们一行人在欣赏巴黎风光时,都纷纷拿出手机,有的在拍风景,有的在与陶老合影。有意思的是,陶老请一位校长围着他跑一圈,他拿着手机一动不动的,固定在某个方向拍跑步者。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用静态的手机拍摄跑动中的人,拍完,陶老让我过去看他拍摄的照片,一张照片上出现了同一个人在两个不同位置,有着自己不同的姿势,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照片,我忽然意识到陶老不老,他怀中跳动着一颗儿童心、好奇心、探究心、创造心……时间也许是最无情的刻刀,但他却让自己永远活成了年轻人的模样。“陶老拍照”这件事看似普通,却给我留下了极其难忘的印象:年老和年轻可以与年龄无关,如果一个人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纵使他已耄耋,依然可以对社会做出远超年轻人的贡献;他的活力,依然可以对这个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而我们这个时代,是多么需要像陶老这样有活力、有学习力的校长啊!

还是在2016年,9月在山东枣庄实验高中举行的“2016年中国高中教育发展论坛”上,陶老做了核心素养与高中教育的变革的主旨报告,对我来说又是一场教育思想的饕餮盛宴,意犹未尽,我特意徐州市教育局李运生副局长一起去拜见陶老,又跟他侃侃而谈起来……

后来我才知道,当时陶老是刚从国外回来,即刻赶到枣庄,刚下飞机又进会场,但是在会场休息的时候,他依然饶有兴趣的听我介绍江苏镇江和徐州的教育情况——前者是我的家乡,是我整整服务了35年的故土;后者则是赋予我崭新的能量、让我再一次扬帆起航的第二故乡。深深记得当时,我诚恳地邀请陶老来镇江、来徐州、来我的家中做客,他爽快地答应了我。没想到,温暖的声音还在耳边萦绕,慈祥的面孔已阴阳两隔……

亲爱陶老,今日您远行,留给我们无尽哀伤,然而您对教育的那份情怀、那份挚爱,却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您的博学、博才、博雅及博大的胸襟,深深地折服着我们;您的睿智、严谨、充满着哲理的思维,深深启迪着我们;您对教育前瞻性展望、您对教育未来的期盼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您还是我心中那个永远年轻的人,我们永远怀念您!

 

作者:周慰,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学校校长。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矿大南路1号

© 2019 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学校版权所有 苏ICP备05007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