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我校音乐组刘畅老师成功呈现了一堂生动活泼、富有创意的校级音乐公开课《山谷回音真好听》。本节课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巧妙地将音乐知识、技能训练与趣味游戏、创意实践相结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获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情境导入,趣探“回音”
课堂伊始,刘老师以一段优美的歌曲范唱,瞬间将学生带入神秘的山谷情境。“这是什么地方?有什么有趣的现象?”一个简单的问题,立刻引发了孩子们的热烈讨论。在老师引导下,学生们准确捕捉到歌曲的核心——山谷“回音”,自然引出课题。
游戏互动,玩转“强弱”
理解“回音”的关键在于声音的“强”与“弱”对比。刘老师匠心独具,将教室巧妙转化为“大山谷”,组织学生开展“回音游戏”。从最初的简单模仿到后来的自主创编,学生们热情高涨。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亲身体验、反复实践,轻松而深刻地掌握了用声音强弱表现“原声”与“回音”的音乐要素,枯燥的乐理知识在游戏中变得生动有趣。
创意实践,乐响“山谷”
掌握了歌曲演唱和强弱表现后,刘老师并未止步,而是进一步点燃学生的创造火花:
1. 歌词创编添趣味: “山谷里还有哪些小客人?”老师的问题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学生们踊跃发言,将熟悉的小动物编入歌词,赋予了歌曲新的情境和童趣。
2. 乐器合奏绘音画: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山谷里的其他美妙声音。学生们分组合作,拿起沙锤、碰铃、三角铁小乐器,兴致勃勃地创编模拟“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泉水叮咚的流淌声”等自然音响。课堂瞬间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山谷交响乐团”,孩子们在合作中感受音色、节奏的魅力,丰富了音乐表现力。
情感升华,乐润童心
在课堂尾声,刘老师适时引导:“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神奇美妙的声音等待我们去发现。”将音乐学习与热爱自然的情感自然融合。学生在演唱、游戏、创编的全过程中,不仅提升了音乐素养(有表情演唱、表现强弱),锻炼了创造力和合作能力,更在心中播下了感受自然之美、探索音乐之趣的种子。
教学亮点与启示
本节课作为校级公开课,其成功之处在于:
1.“玩中学”理念突出: “回音游戏”是核心亮点,将抽象的强弱概念转化为学生可感可玩的体验,高效达成教学目标。
2.创意实践接地气:歌词创编和乐器模拟环节设计巧妙,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操作性强,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创造力。
3.面向全体学生:活动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注重引导和鼓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有所收获。
情感目标自然渗透:将音乐美与自然美的感受有机结合,润物无声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的热爱。
本次公开课为我校音乐课堂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案例,展现了刘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创新的教学思维。音乐组老师们在课后研讨中纷纷表示,这种寓教于乐、注重实践与创造的教学模式,值得在组内进一步推广和深化实践,共同提升我校音乐教育教学水平。
图文:许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