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合、开开合”,整齐而有韵律的声音从教室内传出,4月15日上午,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校园美育课程,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学校于今日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音乐公开课——《竹竿舞》。本节课以苗族民歌《栀子开花白又白》改编的乐曲为载体,让学生在欢快的节奏中体验民族舞蹈的魅力,感受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
情境导入,走进黎族村寨
课堂上,王珍老师通过黎族风光(配乐《竹竿舞》)视频加律动导入,视觉激发,提升学习兴趣,并向学生介绍了竹竿舞的起源及其在南方少数民族中的广泛流传,为后续教学做好充足准备。
节奏与协作的完美融合
学生们在王老师的带领下,先以拍手、跺脚的方式熟悉基本节奏“开合、开开合”,再分组练习打竿与跳竿动作,打竿组的同学双手持竹竿,按节奏敲击地面,在练习跳杆之前,王老师深知学生学习的特点,先借助圆圈让同学们在原地练习,同学们的学习的过程循序渐进,轻松学会跳杆技巧,最后跳竿组的同学灵巧地在竹竿间跳跃,现场气氛热烈欢快。
跨学科融合,提升综合素养
本次公开课不仅是一堂音乐课,更融合了体育、民族文化等多学科元素。学生们在跳竹竿舞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身体协调性,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王老师还鼓励学生尝试创编新舞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课后,学生们纷纷表示:“竹竿舞太有趣了!我们不仅学会了跳舞,还了解了苗族文化。”
教育创新,助力“双减”落地
此次竹竿舞公开课是学校落实“双减”政策、推进美育教育的重要举措。通过引入民族传统舞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既丰富了课间活动,又增强了文化自信。未来,学校将继续探索更多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创新实践,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图文:赵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