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

聚焦课堂共研提质策略——记语文教学研讨与期中测试分析专题教研活动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5-05-09浏览次数:92

58日,我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以“课堂教学研讨与期中测试分析”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活动围绕研讨课评课及各年级期中试卷分析展开,全体语文教师齐聚一堂,共商语文教学提质增效之策。


课堂点评:在细节中见教学真章


《大象的耳朵》:情境化教学点亮低段语文课堂

王海林老师执教《大象的耳朵》一课,本课从学情出发,在语言基础夯实与情境创设上都具有亮点。生字教学中,王老师通过“结构分析—笔画示范—书写实践—评价反馈”的梯度设计,结合动作演示与生活类比,帮助学生建立“音—形—义”关联;朗读训练层次分明,从字音准确到情感理解层层递进,比喻句教学更实现了“从读到写”的有效迁移。课堂以角色体验贯穿,通过分角色朗读、肢体语言模仿等方式,让学生沉浸式感受课文“接纳自己特点”的主题,同时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了低年级“习惯养成重于知识传授”的理念。

王紫璇老师对王海林老师执教的《大象的耳朵》一课进行点评,这节课以“语言建构”为核心,以“角色体验”为载体,既夯实了识字、朗读、写字等基础,又通过情境化设计激活了学生的表达与想象,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王海林老师对细节的把控和对学情的关注,展现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是一节“有温度、有梯度、有深度”的语文课。

《囊萤夜读》:文言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

苏彤晖老师执教的《囊萤夜读》,其扎实的文言文教学方法与传统文化渗透。教师通过联系生活拓展“布囊”“锦囊”等词语,帮助学生举一反三理解“练囊”;朗读指导注重节奏停顿,结合旧知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断句规律;文意理解循序渐进,从字词到句子,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车胤的勤奋好学,最后以车胤的成就引发学生对“向上生长”的思考,让文言文课堂兼具知识厚度与情感温度。教研活动中王凯燕老师对本节课进行点评。

考试分析:数据背后的教学反思与改进


各年级学情诊断:精准把脉,靶向施策

在期中试卷分析环节,各年级备课组长围绕数据展开深入剖析:

低年级(一、二年级):一年级聚焦轻声、多音字及阅读理解中信息提取不全的问题,提出加强字词教学与读题方法指导;二年级针对形声字、同音字辨析及写话中情境理解偏差,建议强化字理教学与单元检测,帮助学生打牢基础。

中高年级(四、五、六年级):四年级指出基础知识易错、阅读两极分化及习作审题不细等问题,建议通过多样化训练提升字词掌握度与写作想象力;高年级分析基础题失分与阅读理解能力不足,强调“多练习、多做题、多考试”,同时重视习作修改的过程指导。

教研总结:立足长远,夯实语文素养

教研组长赵小侠老师结合数据与课堂观察,强调教学需兼顾“分数底线”与“素养提升”。针对班级差异,提出既要关注边缘学生,也要通过分层教学提升优生数量与质量;语文教学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重视课外阅读积累,建议教师在班级营造阅读氛围,引导学生通过长期阅读提升语文素养。同时,强调习作教学要聚焦“修改”环节,通过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突破瓶颈。

此次教研活动既是对课堂教学的深度研磨,也是对期中测试的精准复盘。全体语文教师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立足学情,深耕课堂,在夯实基础中培养能力,在积累反思中提升素养,为学生的语文学习筑牢根基,让语文教学既有“分数”的保障,更有“温度”的成长。


图文:王紫璇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矿大南路1号

© 2019 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学校版权所有 苏ICP备05007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