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探讨如何在教学中落实精讲多读,提升学生课堂有效性,4月3日,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学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本学期第三次主题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张婷婷、高珊珊两位教师分别执教《蜜蜂》《表里的生物》,全体语文教师齐聚课堂,共研教学新思路。
张婷婷老师执教的《蜜蜂》一课,巧妙设计了四个任务群,构建层次分明的课堂结构。在“初读实验报告”环节,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快速提取关键信息;“梳理实验过程”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词概括大意;“实验大揭秘”环节以记者答疑会的形式探究科学实验的严谨性,深化文本理解;最后的“书写练习室”通过小儿歌的形式帮助学生区分形近字。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时点拨,既注重知识内化,又凸显语文实践性。
高珊珊老师执教的《表里的生物》以情境化教学贯穿始终。通过“发声皆生物”“表里会发声”“表里有生物”三个层层递进的环节,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内核。课堂上,学生在互动讨论中感受作者由有限经验生发的大胆猜想,感受到了作者小时候的纯真无邪和对世界的无限好奇与向往。老师以精炼的语言启发学生思考,以多种形式的朗读促进感悟,既落实语文要素,又潜移默化传递探究和思考的精神。
课后研讨环节,首先教研组组长赵小侠老师针对各年级组语文课堂作业的优化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建议。接着教师们围绕“精讲多读”的实践策略展开热烈讨论。最后,王浩副校长进行了总结发言。针对《蜜蜂》一课,王校长建议可以以主问题“作者是如何把实验写清楚的?”为统领,引导学生从三方面探究:一是抓“时间点”梳理实验步骤的条理性;二是品析“好像”“大概”等词的严谨性,感受科学语言的准确表达;三是关注“观察到现象后加入自我思考”的写作策略。而对《表里的生物》一课,王校长提出可紧扣课后习题“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设计教学环节或主问题。
本次教研活动以课例为锚点,以问题为引擎,在“精讲”中锤炼教师提炼核心问题的能力,在“多读”中探索学生思维进阶的路径。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学校语文教研组将继续深耕“精讲多读”教学模式,以研促教,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图文:蒋艳